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国家战略,从“学”到“研”的人才需求转变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尤其是对于高、精、尖人才的需求,更是日益增强。
高考从传统对“知识、能力”的考查转变为对“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评价,对学校教书育人方式改革产生极大影响,要求学校除了教授必备知识外,更要关注对学生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模式,高校自主选拔、专门培养
《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
高校要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制定专门的招生和培养方案。
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
对录取的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
(三)选拔依据,学科竞赛至关重要
习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强调,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
五大学科竞赛作为基础学科领域最具含金量的竞赛活动,在激发学生对基础学科探索求知热情,发掘培养相关学科拔尖人才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高校多元录取途径中重要的选拔工具和参考依据。
◇ 名校对数理等学科拔尖人才的“需求”巨大
名校为数理等学科拔尖人才专门设立了录取路径,而学科竞赛,是其进行筛选选拔的重要依据。
◇ 学科竞赛入选国家队保送政策
目前的保送录取名额中,五大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竞赛占据重要份额,对于顶尖优秀的学生,成为竞赛国家队集训队员,获得清华北大的保送资格,是进入名校殿堂最便捷的方式。
◇ 获取国家级银牌及以上奖项,即可破格入围强基校考
强基计划将考生的高考成绩折算成85%的权重,另外的校考部分,折算成15%的权重,综合评价,择优录取。而在综合评价中,学科竞赛奖项成为重要的考核项目,获取国家级银牌及以上奖项,即可破格入围强基校考,提前拿到校考“门票”。
◇ 学习学科竞赛相关内容、技巧,有利于提升强基校考考核通过率
毋庸置疑的是,强基校考的考题一定是在高考的基础上,在广度上和深度上进行延伸和发散。这就需要学生在正常学习之外额外进行训练,而学科竞赛是最好的训练方式。
◇ 学科研学营成为提前批校考,学科竞赛成绩是重要参营门票
作为清华、北大等名校招生的重要手段,参加学科研学营从原有的降分录取转变为提前校考,成绩优秀的学生高考后将直接获取面试资格。
◇ 参与学科竞赛,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考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